第九十四章 笔下万千气象生_人间问道
卡西小说网 > 人间问道 > 第九十四章 笔下万千气象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九十四章 笔下万千气象生

  p纵然徐博温之前想过很多次意外但是却未曾想过会有眼前这一幕出现,杨文锋,杨家二子此刻竟然坐于这考席之中参加会试,这让他觉得是如此的滑稽可笑。/p

  p天渊科举倒是从未禁止这些王侯将种子弟参加,不仅如此,若是有将种子弟可得中进士反而会沦为美谈,这也就是为什么卫寅身为一国公之子,当朝长公主的儿子尚且回来参加科举之仕。/p

  p但是杨文锋不同,他的父亲是杨王,是那个灭了战国南楚和后宋两国的杨王。当年这两国的读书人是何等意气风发,南楚楚辞与策论冠绝天下,后宋诗词到如今仍被称之一绝,但这些当年最为得意的读书人不知多少都死在了杨家战马之下,死在了那两场颠沛流离的灭国之战之中。/p

  p身在这样的杨家如今却要来考取功名,这是何等的可笑,又是何等的讽刺?/p

  p“杨继啊杨继,你杨家当真是不让人省心啊!君臣君臣,你们为什么就如此想不开?”徐博温喃喃自语眼中露出痛心之色。/p

  p当年对于太子的手段徐博温自然是不赞同的,甚至就连后来的武皇出手他也觉得有失妥当,但是事情已经走到了这一步那如何是好,到最后就是一个死结,除了他们两家谁也结不开。/p

  p最终只能承认这个事实,之后的徐博温收敛心神之后便看向考席之中的那个人,他本想看看考席之中的少年身负文脉气运多少,但是一望之下不由瞠目结舌。/p

  p杨文锋身上竟然点滴文脉气运都不曾有,不像是一些胸无点墨的庸才文脉气运如丝缕而朦胧不清,更不像是如今这考席之中大多数考生那样文脉如布帛相绕,是一丁点儿都没有。/p

  p按照这种情况,杨文锋就应该是白痴才对,因为即便是普通人身上的文脉气运也会或多或少有一点,但他就是这样干干净净,如同一位身无长丁的穷酸一般,一无所有。/p

  p徐博温目露疑惑之色随即又想到了之前偶尔听那位心思深沉的寰后提起过,说是这杨家二子竟然身上无点滴气运,这样的人为何会生在杨家这样的王侯将相门第让她很是费解。当时的徐博温本以为这寰后不过是一时气恼杨家二子纨绔不堪不配为杨家子弟罢了,现在看起来似乎并非如此。/p

  p既无气运加身又无文脉气运,如此看来这杨家二子确实是一个异数,因为没有过多的推演和算计所以徐博温并不了解为何会有这种情况发生,但深谙气运法门的他可以肯定一点,这样的杨文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任何建树的。/p

  p但是他明明清楚这一点却还是放心不下,很简单,事出反常必有妖,就算是普通人,就算是一个乞丐也不可能身上无任何气运,但偏偏杨文锋,这样一个杨家二公子,一个前些天还才气明扬玉陵,一个如今来参加会试的人身上没有半分气运,这是何等的古怪。/p

  p察觉到此中不同寻常之后徐博温开始按自推演,按照他极为擅长的推演只术推演了一番之后还是一无所获,最终他咬了咬牙按照调动所掌握的儒家气运进行再次推演,最终结果却依旧不清不楚。/p

  p按照他的演算,这杨文锋似乎本来是身负大气运之人,但不知为何,他一身的气运竟然莫名其妙消散殆尽,即便是如今他行那可增加气运的事亦或者是其中法门依然无用。他的身体就像是一个黑洞,所有的气运加身之后都像是被吞没于需无之中,所以才造成如今片缕气运不加身的局面。/p

  p“到底是谁在他的身上做过手脚,是杨王?还是那个不让人省心的读书人?”徐博温喃喃自语而后陷入沉思。/p

  p其实徐博温并不知晓,早在他之前这玉陵之内的那个地位最为崇高的女人早已经在他之前进行了暗中调查,但得到的结果和徐博温的几乎完全一样,唯一比他徐博温知道的多一些的就是似乎有关气运这样的手段似乎在这个人身上没有半分作用。/p

  p徐博温如今的疑惑不解身为当事人的杨文锋并不知晓,此刻他已研磨好墨准备提笔,而他同样不知晓的是就在他的身旁还有一位读书人笑容温和而立,一如之前那儒家初代创始圣人一般。/p

  p会试第一场所考经史无非便是按先代圣人所注经略文章而解今朝的题目而已,所考题目和方式不难,难便难在可融古而咏今,既要提现自身文采思想又要熟悉过往经史注集,如此一来便不那么容易了。/p

  p况且这是天渊会试,得中进士是有一定数额的,也正因为如此,这经史文章更是择优而录,千万人过独木桥,其难度可见一斑。/p

  p杨文锋看着拿到手的题目嘴角不由泛起一丝冷笑,这题目还真是和他有些关系,确切的是说和他整个杨家都有关系。/p

  p行赏臣子之至论!/p

  p出如此题目之人要让这天下士子来说这论功行赏之至,岂不是要让天下人来评论他杨家的功与过?岂不是要所有人论如今这样被行赏至极的杨家是否该存在?/p

  p立于杨文锋身后的王羲颐看到如此题目也长长叹了口气,如此题目和明目张胆议论杨家存在如何又有什么区别?出这样的题目可就不单单仅仅是考察各位考生的经史书文和才气了!/p

  p这种题目通常答案有三,是与非以及中间那个,而出这个题目的人绝对要的不是中间那个答案,这样一来不是是便是非,等同于让他们所有人都表态。/p

  p“既然出了这样的题目,我便要好好写一写,如此才不辜负他武家的贤名!”杨文锋冷笑了一声而后终究还是提起了笔。/p

  p“虽然不知晓为何你身上有如此古怪,但既然先生见过你,既然你是我的小师弟,那我便要看看,你这一提笔落笔究竟能如何放声而鸣?”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王羲颐朗声轻轻一笑而后同时转头看向整个会试考场。/p

  p“我王羲颐如今就好好看看,这个天下的读书人笔下到底能落下何等的壮丽山河?又到底能说出多大的道理?”他王羲颐朗声开口神色自若,随后他轻轻将腰间放置的那本书捧于手中作出一个翻书的姿势。/p

  p就在这一刻,置身事外掌控着这整座矩阵的徐博温忽然感觉到这座矩阵剧烈抖动着,紧接着眼前的一幕让他瞠目结舌,再无法气定神闲。/p

  p他眼前的矩阵蓦然变为一方天地,如今这方天地宛如一块浩大幕布一般铺着于所有会试之人笔下,下笔写就整个天下,而这满场读书人无一人知晓无一人发现。/p

  p“且看这天渊士子笔下如何;且看诸生胸中胸臆如何;且看我辈读书人意气如何。放心,我并无恶意,太师依旧可以掌控此方矩阵,依旧入主于这会试之中?”王羲颐轻声开口,徐博温耳边轻轻响起他的话。/p

  p徐博温先是心中大惊而后半信半疑,但是此刻他分明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得到那方矩阵依旧在他的掌控之中,只是似乎变了一番模样而已。/p

  p这位当朝太师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没有选择动手,一方面确实是如今对方还没有显露恶意,另外一方面是他确实为王羲颐的实力所惊,即便是他有把握可以治住对方但是付出的代价不可谓不大,况且如今正值这举国士子会试,若是真的大动干戈实在是不妥当。/p

  p徐博温最后只能满腹忐忑重新坐下,他心中郁郁而不得快,胸中那份无力愈发明显。/p

  p天渊朝堂之人尤其是坐镇中枢之人如今皆胸中有两恨。一恨朝中一姓压得群臣难以抬头,一恨江湖武夫纵横来去不得控,前者他徐博温心中尚且还好,后者则是他心中最恨,此恨不解他郁气终难平。/p

  p做了这一切之后王羲颐也很闲式地坐于杨文锋身侧,他微微眯了眯眼看着杨文锋落笔,也看着这所有读书人落笔,看着此方画卷天地等待着笔下天地共生时。/p

  p这只有徐博温和王羲颐能看到的奇异景象之中这片画卷世界开始由一片空白慢慢浮现出一些场景,而这些场景所对应的便是那些读书人笔下所体现出的东西。/p

  p他们先是看到点点草木丛生,那些个草木如同冬日枯草一般,虽有点点绿意但却缺少生机。这是大多数普通人笔下文章所呈现出的意向,虽然内心看起来如草木一般茂盛繁杂,才气想法一丛多过一丛,但是却没有方向,更缺少那份精气神所孕养的生机。/p

  p有人曾说过,好的文章如山间溪涧一般,虽流水涓涓不如江河浩渺但却生机勃勃不曾断绝,文章脱离一摊死水不困于一方荒井之中方才登堂入室。/p

  p显然,这些个读书人笔下大都无神,不过这也很正常,若是人人皆文思泉涌,皆妙笔生花那这会试岂非多此一举?/p

  p当然,在这荒草之中偶尔必然会出现一些欣欣向荣。或有一束木兰郁郁葱葱让人好生欢喜;或有一片丁香香气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或有一棵垂柳平地而起,条条丝绦千万条。/p

  p顺着这些欣荣之景逆流而上看到的便是那坐于书案前的优异士子们,不出意外,这些人至少在这第一场会试之中有大概率会成绩优异凸显而出。/p

  p“太平盛世出才子确实不假,这些个读书人能生在此时算的上一桩幸事了!”看着此方世界此时此景王羲颐不由地想起了当初他的样子。/p

  p乱世之中读书人想要有这样共处一室,共分秋月的机会简直就是白日做梦,那个时候的读书人能侥幸活下来便算得上是一大幸事了。/p

  p如今这天下大安往往很多读书人开口闭口便提出要什么以死明志,提出什么命贵贱,生死次之,道义为先。其实对于这些话王羲颐往往抱着一种稍信一点但却不可全信的心态来看。没有失去过,没有到那种性命不保日日为生死而忧的境地谁也不知晓会究竟如何。/p

  p和王羲颐想的不同,看到这些意向徐博温更多的是一种慰藉,这才是他想要看到的。/p

  p“天下士子共报一国,若是如此,我徐博温当真死而无憾!”徐博温看着这满场士子下笔不缀满脸满足,从这一点来看,他如今倒是对王羲颐没有那么恼怨了。/p

  p“士子入仕原本就是对的,只不过我想要在这上面加上点希望,希望他们不会在这仕途之中迷失掉自己罢了,这样的希望应该没错吧!”视乎是看懂了徐博温的想法,亦或者是看到眼前的杨文锋那笔下的文章,王羲颐轻轻开口道!/p

  p几乎就在此时,在这玉陵外的某一处马车之内,有一个本该在玉陵会试之中参加会试的年轻人正在看着某个萍水相逢的读书人临别之时赠与他的那些书籍。看到那句“士子当以丹心读书,当以本心入仕,若能如故,真国士也。”的时候少年心如朝露大放光彩,他轻轻呢喃道:“王先生,你没有错。”/p

  p正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这一老一少一问一答虽相隔那么远却又离的那么近,两人心思皆同心。/p

  p杨文锋自落笔以后便再没停歇,因为王羲颐一直在此地所以徐博温的目光也一直留在此地,而杨文锋的表现自然也在他的眼底。/p

  p“为何这王羲颐独独要站于杨家二子身旁,难不成他所说的师弟是这位杨家世子?”徐博温满腹疑惑,虽然他心中有此想法但是从心地里却不很相信。/p

  p他的眼中,这个可以看出文脉气运的矩阵之中杨文锋文脉气运无一丝一毫。不仅如此,此刻在王羲颐所布置的这方天地画卷之中,在这个可以看到所有士子笔下风景的画卷之中杨文锋的笔下是空白一片。/p

  p前些日子他徐博温也听说过杨文锋在春宛楼的事迹,也曾看到或听到对方所做的那首赋,当时他确实认为这杨家二子挺有才气,而且幼时杨文锋的不凡他也有耳闻所以并无讶异。可是他更相信他的眼前,眼前他笔下确实空空如也一无所有。/p

  p当看到他文脉气运空空之后徐博温也曾想过当初他杨文锋所做之赋可能会是别人代为所做,毕竟玉陵第一纨绔的名头可比最近这个才气凸显的杨二郎要让人映像深刻的太多太多了。/p

  p两者他皆想过,可是这气运之说他徐博温是其中大家,他很明白这气运之重重的让人太难承受,倘若杨文锋当真不凡那必然有人蒙蔽天机遮挡了他的气运,可是要做到这一点,就算是他徐博温去做也几乎不可能做到。/p

  p动摇微风之间,所引动诸方事物瀚海巨澜不可控,更何况天机重重气运变幻。/p

  p对于修行之人来说,即便是推演天机也非成势不可做,而且即便是推演天机所付出的代价也并不轻松,推演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遮蔽更改?/p

  p人间几乎无人可做,即便是天上之人想做也需承受这天地之间的规矩所带来的制裁,而杨家头顶是否有天人徐博温是很清楚的,就连这人间杨家都几乎举世皆敌更何况是天上?/p

  p可是如今那王羲颐分明就是对这杨家二子另眼相看,这一切又都那样的不同寻常,确实让徐博温有些不安。/p

  p“这杨家二子真是让人头疼,如此让人难以琢磨若是未来成长起来,对我天渊怕福祸难量!”徐博温眼神迷惘,不知该如何处理。/p

  p这个时候的王羲颐眼中杨文锋笔下也是一片空白,他这笔下铺就世界的手段完全可以看出一个读书人胸中的才气和意气但是如今他却一点也不心慌,因为他相信他的先生,况且他也能清晰看到杨文锋笔下所书所写,心中愈发安稳。/p

  p“源洁则清流,行端则影直。君之有德于臣,臣必不忘也,两者相诚,天之道亦人之道…………”杨文锋持笔之后心中无喜无悲,他如今落笔一切水到渠成顺其自然,并未掺杂太多自己的情绪。/p

  p这不代表杨文锋心中无怨无恨,相反,他心中对于这天渊武家的恨只多不少,但是如今这份恨更多的还是他们两家的私人恩怨,他杨文锋不会在这一点上混淆。/p

  p说到底,如今的武家虽然对他杨家不义但是对这天渊百姓还算是利大于弊,这一点杨文锋不会因为自己的恨便不去承认,所以此次科举他选择很正常的去参与,而他的这篇文章也很讲道理。/p

  p他要用这天下都认可的道理,用这天渊武家所推崇的《礼记》中的那些“礼”来告诉这天渊帝王一个道理,告诉他君臣之间该当如何。/p

  p“既然小师弟文章在前,我这个师兄也不能太差不是。”王羲颐看着杨文锋的文章轻轻笑了笑很认真的点了点头随后他亦一步踏回属于他的那间书席。/p

  p“我王羲颐一直觉得,读书人不论书读的好坏,不论是否可匡扶社稷,可挽大厦于将倾,但至少要给这个世道添一抹光!”端坐于考席之中的王羲颐也提笔于手中,他虽提笔却迟迟没有下笔。/p

  p就在王羲颐提笔之时,整个笔下画卷中的那个世界忽然有一**日从地上冉冉升起,那**日大放光明,照便所有角落。/p

  p几乎就在此刻,这玉陵会试之中的所有读书人都心生感应,他们心中变得安稳平静,下笔也变得更为流畅。/p

  p“这王羲颐身为一大学宫之主,果然名不虚传,只是他如此举动到底所为何事?难不成就是为了让我看看这所有考生的才气意像不成?”这个时候王羲颐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这考场之中的儒家气运猛然增长,这份气运如同一条大江汹涌入海一般从王羲颐身上扶摇而起。/p

  p这份气运在考场之中久久不散,虽然没有此方天地之内的文脉气运雄浑但却也并不逊色,徐博温尝试着干预融合这份气运但是却并不为他所动。这份气运徘徊停留在此方天地虽不为他所动但是却或多或少却会被这些考生所吸收一些容纳己身,这对他们来说自是另一番机缘。/p

  p“我能有此想法,能如此下笔,能如此意气,怕是得贤人相助!”就在另一座考场之中,出自翰林院实际是徐博温门下的荀攸喃喃自语,他本身便是一位念修,何况又和徐博温长期修行自然可以感觉此刻的变化。/p

  p原本荀攸的笔下是点点星光,但此刻他笔下的星光开始迅速聚拢而猛然升起,那些星光在王羲颐的日光沐浴之下璀璨耀眼升为一片星空,这片星空虽没有空中那**日那般耀眼但是却在此方画卷天地之中也极为瞩目。/p

  p文脉气运氤氲聚合如同天上团云!/p

  p察觉到此方异常之后徐博温脸上露出不加掩饰的笑意,平素他很少给这位晚辈什么好脸色,也表现出对其浑不在意,但是他心里却很看好荀攸视其为嫡传弟子,如今这位弟子文脉气运如星耀苍穹,几乎除王羲颐外独占鳌头。/p

  p就在徐博温正心怀欣慰之时另外一个方位又猛然涌起一股浩浩荡荡的气运长河,那股气运在画卷世界之中体现为一条汹涌澎湃的巨浪从某个方位席卷而过,将那些点点绿意的枯木冲刷揉碎,不凡之气显露无疑。/p

  p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又有一方异像在这画卷世界之中显露,那是一轮明月,皎洁柔和,将方圆千里之内染上一层白霜。/p

  p海上生明月,惶惶九天之上日月共生。/p

  p徐博温探查那两股不逊于荀攸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出处,其中一位来自齐鲁中原之地,并不是那几位徐博温所熟知的那几位文采斐然的读书人之中的任一人,名声不显籍籍无名。另外一人王羲颐无法判断对方来自何地,至少看其装束和习惯并不符合这天渊国界之中他徐博温所知的地界。/p

  p“这天渊之中何时涌现出如此优秀的年轻人?”徐博温心中有些不安,这份不安倒不是因为有人文脉气运大过他所看好的荀攸。相反,若是真的如此他反而希望这些年轻人越多越好,但是如今这种现像他心中总是感觉有些不正常。/p

  p这份不安和他徐博温所知道的一些“大势”有关,但是隐隐之中他又感觉似乎和那“大势”并无太大关系,至于到底其中有什么隐藏内幕他此刻并不清楚。/p

  p今科会试可以说是天渊立国以来这几次会试中最叵测难料错综复杂的一次,但即便如此,即便是他徐博温心中不安,狐疑,诧异这些情绪一一涌上心头,但是却并未到那种心中大乱的地步。/p

  p很简单,他是这泱泱天渊大国的当朝太师,无论是王羲颐这一学宫之主还是其它的什么人,甚至是那天上之人他也有底气和信心去面对,最不济也绝不会让对方为所欲为,这是他徐博温的自信,更是这天渊国,这个世界最为强盛的一国之自信,所以徐博温此刻只会冷眼旁观,他倒要看看这些牛鬼蛇神会如何做妖。/p

  p同徐博温不同,作为这画卷世界的主人王羲颐比所有人的感觉都深,他可以清楚的感觉这方世界中每朵花开,每株草的摇动和怎么会感觉不到那浪潮涌动和海上生明月呢?/p

  p对于这些异像王羲颐并未理会,自他离开学宫之时他已知晓此次来这玉陵城必定不是一番风顺甚至于对他来说可以算是他此生最大的危机,如今这些异像他虽不敢肯定但是却也约摸能察觉出一些端倪,即便是如此他也没有做出任何的应对。/p

  p他王羲颐从一个山野村夫走到如今这条路上,看过了那么多的书,懂得了那么多的道理,如今见到了小师弟,找到了自己的一脉相承,他已经很满意很满意了,既然是这样,他又有什么难以割舍和畏惧的呢?/p

  p他将拿在手中的笔缓缓放置于笔研边缘小心划了划笔尖上的墨水而后抖了抖手腕,从始到终这位学宫之主都没有落下一个字。/p

  p在这所有考生笔下的画卷世界之中已然草木茂盛,日月星辰共生而起,之后又有几人文脉意像或如一挂瀑布倒垂而下,或如山岳拔地而起,皆为此间最优秀的读书人。/p

  p/p

  请收藏本站:https://www.kxxsw.cc。卡西小说网手机版:https://m.kxxsw.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